有古来摆清明忆宗元

《摆古》开摆六点半,一面吃饭一面看。唐朝诗人贾岛,在风雨梨花,柳絮飘飘的时候,写有一句描写清明节的诗:“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眼看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都要去给先人扫墓上坟。我们柳州人咧,有情有义,不光祭祀缅怀自家的祖先,还会去祭拜对我们柳州人民有恩的一位“老市长”——柳宗元。今天,就同大家摆一摆柳州人祭柳的古仔。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礼部员外郎。他参加了“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公元年,到柳州任刺史。[同期声:文史专家陈铁生/“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这是柳宗元在衡阳和一同被贬的刘禹锡,他的好朋友,告别的时候写的诗句,可见柳宗元当时那种悲伤的心情。]

到了柳州,面对蛮荒之地,柳宗元虽然时常心情苦闷,但是心中有国,眼中有民,他看到的是“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马上投入对地方的治理工作中。

[同期声:文史专家陈铁生/他在柳州做了很多有德于民的事,比如说:传播儒学、解放奴婢、开荒挖井、发展生产。“兴教化倡文明,传技术奖农耕”,他给柳州带来了文明的风气。]

柳宗元远离家乡,政治失意,身心疲累,再加上水土不服,第二年就得了病,在柳州任刺史的第四年,47岁的他就病逝于任上。

[同期声:柳侯祠讲解员陆盼/裴行立是当时的桂管观察使,柳宗元去世后,他就来到柳州参加举行悼念仪式,看见柳宗元的家人和娃崽穿的衣服都是土布旧棉衣,裴行立就自己掏荷包,安排好了柳宗元一家人的生活,还出钱安排人把柳宗元的灵柩运回老家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

柳宗元的灵柩北归,柳州人就在原来灵柩停放之处建了柳宗元衣冠墓,以供千年凭吊。祭祀柳宗元,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里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给生前部将欧阳翼说:“馆我于罗池”,后来,柳州人就在衣冠墓前面建了罗池庙,也就是现在的柳侯祠。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高度赞颂了好友柳宗元生前在柳州的政绩,同时也记录下了柳州百姓祭柳的场景。

[同期声:文史专家陈铁生/当年民众祭柳官方的书是没有记载的。韩愈写开头是:“荔子丹兮蕉黄”,说明祭柳的时间是在秋天,“杂肴兮进侯之堂”,肴是古代的一种肉食,煮熟的肉食,杂就是很丰富,民众用很丰富的、煮熟的肉食去祭祀柳宗元,“侯之船兮两旗”,他们在柳江上用划船的形式,在船的两边插上旗子,意味着招魂,以这种形式来祭柳。]虽然从唐朝时柳州人就开始自发祭祀柳宗元,但是官方给予他这么高的历史地位,是在宋朝。

[同期声:陈铁生/(哲宗时)柳宗元民间祭祀的小庙,就变成了国家认可的庙,叫灵文庙。/把他赐号叫做文惠侯,所以灵文庙改为柳侯祠,祠比庙更官方。几十年后,高宗是徽宗的儿子,他又给柳宗元一个更高规格的封号,叫文惠昭灵侯,所以在宋代柳宗元的历史地位和他祭祀的规格,都得到了提高和稳定。按照地方官的回忆,(祭柳)有美酒、熟食,还有各种礼仪很周全,从宋代几百年一直贯穿到清代。]

年,当时的柳州知府杨道霖,想在柳侯祠的附近修建一个公园,他就写了一份关于清理柳侯祠租和筹款办理公园的建议书,其中就讲到“从前府署收款,向有柳侯祠租一项”。后来,由于军阀混战,改朝换代,年,柳侯祠的祭田面积就大大缩水了。整个柳州剩下的柳侯祠祭田,只在中渡县一个地方还有,不过每年收上来的租银,还是可以维持祭祀和维修柳侯祠的费用。

[同期声:文史专家陈铁生/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到年,每一年都进行了对柳宗元的祭祀,以前是春秋两祭,到了后来,民国以后就是清明时节。/只要是不打仗,或者是不用躲日本,城里头的、乡下的各界人士,包括学校的老师学生,都要来柳宗元的衣冠墓这里凭吊,那时候的祭柳活动,除了摆祭品读祭文,还要唱祭歌。]这些祭祀都要花钱的,包括柳侯祠日常的开销,费用都从哪里来呢?

[同期声:柳侯祠讲解员陆盼/现在看到的这一方碑刻《柳侯祠祭田碑》,讲述的是关于柳侯祠祭田的事,祭田是古代时专用于祭祀的田地,在古代,只要建有祠堂都会有祭田,那柳侯祠的祭田在哪儿呢?从碑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柳侯祠的祭田古时座落在雒容县洛清乡大汾、独寨等村,这些祭田每年收上来的租银,专门给负责柳侯祠的僧侣们他们日常的开销,庙里的香烛灯油,以及每年祭祀柳侯的费用,还有每年的庙宇维修这些费用。]

现在我们看到的柳侯祠是重建的,由仪门、中殿、大殿和东西碑廊、东西厢房组成,占地面积平方米。祠内陈列有许多碑刻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期声:柳侯祠讲解员陆盼/中殿正上方的“雄深雅健”,是韩愈对柳宗元文学作品风格的评价和赞叹,他认为,柳宗元的文章雄浑而深厚,典雅而有力,所以题了“雄深雅健”这四个字。]

“有德于民民祀之”,从古至今,柳州人对柳宗元的缅怀和思念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年恢复祭柳以后,每年柳州人都会在清明前缅怀和纪念这位“老市长”。

[同期声:陈铁生/年,农历的11月8日,也就是公历的12月15日,这一天是柳宗元在柳州逝世周年,我们柳学会,还有相关的社会团体,就在柳侯墓祭祀。]

[同期声:柳侯祠管理处主任黄利捷/每年清明节,柳州本地的柳氏宗亲。以及像宾阳一些柳氏宗亲,都来参加我们清明,祭祀柳宗元活动,他们的规模也挺大,每年也有二三十人参加。]其实讲起来,柳州姓柳的不多。早在二十多年前,研究柳江百朋当地历史的梁建宏发现,有一个上千人的柳氏家族,就定居在柳江区百朋镇的根林村,是从福建迁徙而来的,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一位当时还健在的老人柳乘海,他跟梁建宏回忆讲,早在民国期间,百朋镇根林村的柳氏家族每年清明都组织人员来柳州参与祭柳,解放后中断。年的时候,柳乘海和柳家总共7个人曾经从百朋搭火车来到柳州祭柳。根林村柳家后人柳有管还记得祖辈流传下来的这段经历。

[同期声:柳江区百朋镇根林村村民柳有管/我们很崇拜他的文化,所以我们去拜祭他,因为我们都是姓柳的。/年我们去过,当时不许放炮仗,我们买了炮仗,不许放。]

当时,7个柳家人祭柳回去后,柳州这边来信讲,你们跟柳宗元是没有关系的,以后不用来了。柳家人祭柳这件事,这一停又是几十年,直到年,柳有管他们觉得,根林村柳家人是时候“重启”祭柳了。

[同期声:柳江区百朋镇根林村村民柳有管/年去,人就多了,很多人,可能有二三十人。我们买了炮仗香纸,不许放,也不许烧。我们说我们是柳家的,以前还要门票,(公园)就给我们半票进去了。]

看到这里,可能你要问了,从福建迁居到柳江区百朋镇根林村的柳家人,他们跟柳宗元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在柳江区文广旅局工作的梁建宏多年来也没有停止研究这个问题。几年前,他找到了一个证据,根据他的考证,根林村的柳家人跟柳宗元攀亲是有据可考的。

[同期声:柳江区文广旅副局长梁建宏/涉及到柳宗元的生平,他的故里。还有柳州的文史,我都基本上查阅了,后来(看到)有一本《柳氏民居与柳宗元》,这本书里面就发现了,山西专门研究族谱、家谱的,一位社科院的研究员,他证明了其中的一支柳氏,分散外迁的时候,其中有一支到了山东,福建。基本可以鉴定为,他们是有联系的。]

柳有管讲,根据这样的研究和证据,根林村的柳家人跟柳宗元是同宗的。今年4月2日,柳侯祠将举行祭柳活动,到时候,他们这一脉柳家人,一定要来祭柳,和大家一起缅怀有德于民、有恩于民的柳宗元。

清明前后,是柳州各界人士以及柳氏宗亲、游客们祭柳的高峰,虽然讲柳宗元当“柳州刺史”只有短短的四年,但的确影响深远,他的功德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现在,我们柳州是一天比一天美好,这样的景象,那不就是当年柳宗元老市长梦寐以求的啰?好,今天就摆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摆古公众

首播:柳州科教频道周一、三、周五时间:18:30

重播:柳州科教频道时间:21:37

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jiangzx.com/ljxjt/129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