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赴外金融服务小组采集客户信息
做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和谈恋爱,这两件事看起来似乎并不搭调,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真情”二字。年轻人谈恋爱通常要心怀真情去接近对方,通过辛苦付出去打动对方,最后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真情。而做好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从农民工的诉求出发,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真诚提供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农民工群体的认可。“这是我们荔波的大米和辣椒咯?哟,里面还有家乡的糟辣,这下炒菜够味了!”莫大娘端详着自己手中的辣椒礼盒,朴实的脸上满是笑容,“多谢你们了哦,跑这么远来看望我们,我们一家人都很信任农商银行的,每年过年回家你们还来客车站接送我们到家门口,我们都记在心里的,你们是做实事的人!”图为:伍义给老乡送上家乡特产
图为:家乡特色辣椒、糟辣
一句肯定的赞扬,如同甜言蜜语,让在场的赴外金融服务小组成员深受感动。
搭建桥梁让民企“回家”发展“走出去才有希望,才有可能改变一成不变的落后生活,那些年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但是我们勤奋,敢闯敢拼……”在交流中,来自荔波县甲良镇的莫启林这样说到,饱含辛酸的话语里,透露出一众游子在外打拼的缩影。对莫启林来说,在外谋生计已经二十多年了,回忆起当年的事情,他显得感慨十分,作为第一批外出务工队伍中的他,背负着当时家中村里众多不理解的声音,毅然决定到广西闯荡。在背井离乡的日子里,他勤奋刻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填饱自己的肚子到站稳住脚跟,慢慢带领一批又一批村里人一起走出去。图为:赴外金融服务小组走访企业
如今的莫启林,在荔波农商银行甲良支行3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下,于广西柳州成立木材加工公司,承包了七十亩林场以提供木材原料及加工、晒板场地,每日产量约1.8万到2万立方米,销售渠道遍及省内外,加工厂年利润达上百万元,拥有余人员工,其中荔波籍贫困农户近50人,人均月收入元,带动了贫困老乡脱贫奔小康,莫启林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远见。
谈及家乡,不免增添许多乡愁,落叶愿归根,如今看着家乡建设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好,很多人等待着机会回乡创业发展,“走出去不难,难的是带回来。”莫启林及一众老乡袒露出想法。
图为:走访木材加工企业
“过去鼓励大家‘走出去’,是因为走出去可以接受新思想、学习新技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伍义告诉大家,“现在提倡大家‘飞回来’,是基于家乡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机遇,给了创业者更加广阔的平台。荔波农商银行将一如既往地提供金融信贷支持以及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创业者健康成长……”
荔波农商银行也确实一直在这么做着,近些年来,全力做好精准扶贫“特惠贷”、妇女创业贷款、“致富通”小额农户贷款等民生贷款工作,创新开设了“凤还巢”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民宿贷”民宿旅游农家乐经营贷款、“农耕乐”等信贷产品,多渠道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保持初心让金融服务跟着农民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在部分金融机构眼中属于流动性较强的群体,对其开展金融服务的难度较大。作为定位农村,服务“三农”的本土银行,荔波农商银行没有忽略过在外农民工群体的金融需求,不断探索着农民工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农民工金融服务月”活动,拉近与外出农民工群体的距离。
图为:向老乡推广黔农云
图为:为老乡安装ETC
近些年,为扩展服务内容,荔波农商银行每年成立赴外金融服务小组,奔赴宁波、温州、慈溪、柳州等农民工务工密集地区开展“农民工金融服务月”活动,将“流动银行”带进工厂,为他们解决借贷需求、汇兑结算需求、存款理财服务需求、金融知识需求等,跳出了过去仅春节期间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开展服务的单一模式,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做到了“服务跟着农民走”。
图为:赴外金融服务小组受到老乡热烈欢迎
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荔波农商银行赴外金融服务小组走访了柳江县鑫恒晶木业集团公司、鑫源祥木业有限公司、金秀鑫闽源木业有限公司、柳城县闽合桂木业有限公司等6家木业公司,走访过程共为荔波籍务工老乡送出家乡特产大米和辣椒慰问品余份,为老乡办理客户信息维护、密码挂失、账户激活等业务24笔,注册认证黔农云户,办理ETC业务8户,完成客户信息采集人,切实让在外务工的荔波籍老乡享受到零距离的金融服务。
供稿:潘贵珍
审核:陈蕾
编辑:小星星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