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成团镇当地的壮话在年就编写成书了,不信?走,跟我去拉寨屯看看!
先上一个简介作铺垫:
覃国生,男,壮族,广西柳江成团镇拉寨屯人,年7月生,民盟盟员。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毕业,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发表论文《汉语方言对壮语的影响》等30多篇,出版专著《壮语简志》等20多部。
图为覃国生教授所著的《柳江壮语调查研究》
7月中旬,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蒲春春老师和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周国平老师,带着弟子慕名来到成团拉寨屯。
风光旖旎的拉寨屯
造访覃国生教授故居
他们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造访覃国生教授故居。二是按照覃国生教授的著作《柳江壮语调查研究》的壮语发音,寻找一个土生土长的拉寨屯人去南宁录制壮语。
在拉寨屯村口的木棉树下,小河淌水哗哗地流过,两位老师亲切地与当地村民交谈,暗地里却在挑选普通话和壮话都能讲得“遛”的人选。
右一、右二为老师,左二为覃初克
当白露小学已退休的校长覃初克骑着电动车经过木棉树下,声如宏钟地跟我们打招呼时,两位老师顿时眼前一亮,就是他!
在南宁录制壮语的工作现场
就这样,拉寨屯村民覃初克跟随老师来到南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壮语录制,为保护和传承壮语文化作出贡献。
7月19日,《柳州日报》刊登《开放包容,不断发展——我市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舟村屯71岁的老人谭秀荣和35岁的黄丽红在唱壮欢。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但长期以来,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仍是靠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据老师介绍,50年代初期在百朋镇收集录制过一次壮语,当时的设备等远远不及今天。如今时隔60多年,能运用新媒体记载下我大成团的壮语方言,为子孙后代留下乡音、锁住乡愁,实在珍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