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yushiels.com/m/年12月3日至4日,由《社会》编辑部、CJS编辑部主办,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第十一届社会理论工作坊,以腾讯会议方式举行,主题为《“文字上山”与“文字下乡”:传统中国的知识实践与日常生活》。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不同视角,集中探讨了传统中国的“文字”研究。工作坊伊始,召集人中山大学黄瑜、江西师范大学温海波作了简要的开场,申明“文字”是近年学界共同关心的研究对象,诸多领域的探讨都绕不开与“文字”有关问题的讨论,尤其是近年来各地海量民间历史文献的发掘,使这一问题的讨论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社会》杂志编辑部田清、中山大学张应强、中山大学温春来、香港中文大学贺喜先后致辞。田清从办刊角度,表示《社会》杂志乐意支持和鼓励青年学人,围绕某一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跨学科深入交流。张应强、温春来则从学术共同体、学术梯队和平台建设,谈到各自所在单位愿意为青年学者提供机会和舞台。贺喜从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呼吁青年学人在前辈的基础上,凝练新的学术议题和方向,从而推动学术向前迈进。接着,厦门大学郑振满和清华大学王东杰,分别作了题为《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传统》《天垂象:对近世测字术的一个初步考察》的主题报告。郑振满从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文字下乡”的历史进程和文字传统与文化权力三个层面,勾勒出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文字研究的总体框架。王东杰则梳理了近世以来“测字术”的历史与发展、方法和原理,侧重从文字象征与“文字习性”的角度阐释了传统中国的文字研究。评议人北京大学刘永华和香港中文大学贺喜,肯定了两个主题报告的指导意义和前瞻价值。同时,刘永华也补充文字研究或可在郑振满揭示的总体性框架之下,围绕文类、专题和区域三种不同的理路开展,而对于文字上山、下乡问题,关键是研究者如何梳理出时间和空间的序列。贺喜则提示,需要注意到文字的生态与开放性,以及性别、区域因素在研究中的考量。在主题报告和评论之后,工作坊分别围绕“文字上山”和“文字下乡”两个专题,进行了具体而广泛的深入讨论。工作坊海报文字如何上山?工作坊第一场研讨的议题是“文字上山”。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黄瑜发言的题目为《文字与口述:中国西南的礼仪实践与文化中介——以都柳江流域“三王诞”仪式为中心》。黄瑜首先提出,其研究旨在考察文字书写与口述的交互关系。对这一问题探讨源自两个学术传统:社会人类学关于文字功用与基层社会非文字(口述)传统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学界对民间历史文献的利用与研究。受英国人类学家杰克·古迪(JackGoody)讨论文字与口述之间交互(interface)研究的启发,她认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