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壮族的历史
随着“广西老表”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的大火,大家开始认识壮族这个民族。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壮族是紧随汉族之后的第二大族,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那么壮族的由来是什么呢?壮族人其实是由中国古代岭南一带的越人发展而来。
壮族的祖先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田东县的“定模洞人”,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
时间来到先秦时期,壮人的祖先居住之地逐渐发展成骆越国,那里居住着骆越、西瓯、苍梧人。
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逐鹿中原,战乱四起。一些有钱人家,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往岭南,这让荒蛮的岭南多了许多人气,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姓",比如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合浦的宁氏,桂州的李氏,高凉的黄氏等等。
在唐朝时期,岭南被分成东西两道,属于广州管辖,东西两道又下分成五个区域,其中桂、邕、容三个是壮族先民的聚居的区域。
这五个区域,其实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还有越南北部。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现在的广东西部、广西东部、北部地区的越人逐渐融合于汉族,而现今广西西南、西北、中南及滇东、黔南、粤西地区的越人则形成了壮族、黎族侗族等民族。
时间来到宋、元、明时期,朝廷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但是却没有重视民生,在他们眼中,岭南属于南蛮之地,不值得安抚,苛刻的税负让壮族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岭南之地的民众纷纷起事反抗,其中有唐朝“黄洞蛮”起事,还有洪秀全带领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发生在岭南。
02壮族的文化
众所周知,壮族是讲“壮语”的,口音非常独特。
壮族还有个让别的民族十分羡慕的节日,就是“三月三”。每年三月三,广西都会放5天假,让壮族人们去对歌,抢花炮等等。
壮族唱歌最好听的人,莫过于刘三姐。刘三姐歌喉嘹亮,而且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她喜欢在船头唱歌,唱出穷人心里的不平事,唱出对坏人的谴责和讽刺,是壮族人心目中的英雄。
每逢“三月三”,壮族的家家户户都会做“五色糯米饭”,借以纪念“歌仙”刘三姐。米饭是由黑、红、黄、白、紫这5种颜色的米做成,因此得名。具体的做法是把糯米分成五份,放入枫叶、黄花、红蓝草等可食用的植物浆汁中长时间浸泡让它染这色,再加以蒸制而成,特别的软糯清香。
年轻的男男女女们,都盛装打扮,在街头巷尾,湖边山上对唱山歌,歌声响彻天空。
壮族人们有很多优良的品质,特别敬爱老人,只要在路上遇到老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壮族人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客,只要你来到壮乡,主人就会拿出自己家里最好的食物招待你。
壮族人淳朴善良,热爱生活,不管什么样的境地,都乐观向上,把生活过得热热闹闹的,值得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