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的狮子一般会配个球,母的狮子身旁会有只小狮子。”在国道柳江县段上,30多岁的谭必智停下手里的活,向记者介绍他即将雕刻好的石狮子。
8月8日,记者驱车前往这条公路,去探访这群“雕狮人”。谭必智就是这条路上的其中一位“雕狮人”,当时他满身沾满了灰白色的“石粉”,戴着防尘口罩,正在仔细地雕刻着一位客户的订单。
石狮子是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的狮子,也是汉族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之物,很多时候石狮子指的是专门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据了解,最早的石狮子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后来石狮子成为汉族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宫殿、寺庙、佛塔、桥梁以及一些园林都会看到它。即使在现代,石狮子依然几乎随处可见。有些石狮子是“口内含珠”的,谭必智介绍说这“珠”很考验师傅的手艺。按照最传统的加工方法,这“珠”就是在石狮子的嘴里面做出来的。制作“口内含珠”制作“口内含珠”要先把狮子的舌头、牙齿还有里面的圆球和外边的嘴角后方画出轮廓,再把多余的石料部分去掉,直到嘴里面能呈现出一个长的圆球形状来。
窟窿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把圆球上方和下方多余的去掉,但是一定要慢,如果不小心就会把石狮子的脸给凿出一个大窟窿。
↑然后再对圆球打磨,直至圆球美观为止,最后再把牙齿和舌头雕刻精细,这样石狮子嘴里的“珠”才算雕刻完成。从辉煌走向没落
在这条国道的两旁,曾经是石狮子的“天下”。谭必智是初中毕业后跟着师傅学的,从初学时拿着锉刀的手足无措,到现在沉着冷静地自力更生,一晃已经快20年。谭必智经历过这条路最“鼎盛”的时候,当时有近20家都是做石狮子的,现在只剩下10家左右,做石狮子的工人也少了很多,还有几家原来做石狮子的现在“转型”做墓碑了。“很多工人去湖南谋生了,石狮子现在的市场不比从前,不如墓碑好卖。”谭必智对记者说,如今肯学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按照现在的行情,一天能赚个两、三百块钱就算不错了,但是当学徒的肯定没有钱赚,灰尘又大,工作也繁重,所以他至今没有招过学徒。
如今的谭必智,生活工作都在这条路上,工作是在露天的“工作室”,只有头顶的一个棚子遮阳。他的家就在“工作室”后方,仅15平米的石头屋子里住着他们一家四口人,每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回老家探亲。谭必智笑着说:“这条路上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生活的,大家早就习惯了。”当问及多年以后石狮子会不会消亡时,谭必智说:
“石狮子留得很久的,也许会消亡的只是我们这群手工的‘雕狮人’吧。”
日本记者练冰邓华实习生原镱报道摄影来源:柳州发布
让我们一起出发做柳州最好的信息交互平台成熟源自责任柳州晚报白颠病的危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