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阳
记者
来源于受访者
图片
罗诗婷吴思彤
编辑
侯善群
终审
9月26日,南昌市南洲村的小道上,唐阿姨拎着打包好的快餐,刚从幼儿园下班的她要赶在13点前打开铁路,为女儿抢国庆的车票。13点整,刷新界面,细心眼尖的唐阿姨在众多“暂无余票”中抢到了一张二等座的动车票,立刻给女儿发去了抢票成功的信息。
交通运输部10月7日有数据称,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发送旅客总量累计4.58亿人次,日均发送.7万人次,比年同期日均增长57.1%。全面放开疫情管控后的第一年,不只是国庆,回家难从春运转移到了全年。“候补票”让许多人无奈崩溃,回家难,但要回!人们寻找办法只为求得回家的车票,与家人团聚,缝补起细细密密的亲情。
“节要过,家要回”
清明时节,陈天早早接到父亲的消息:“周六家里去拜山,回来一下。”疫情三年,由于非必要不准离开本市的封控政策,即便节日进出校也需要审核。因此,清明节拜山,陈天一次也没回过家。“不只是我想他回来,全家都想。”陈叔叔说。在广西许多地方,清明节是一等一的大节日。肩挑手提、翻山过水、整个家族成员都到场,是约定俗成的祭拜仪式。隔三五天,“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不善言辞的陈叔叔也会主动发出一两个“早安”的表情包,等儿子回复后又问一句“吃饭没”,逢年过节,也会询问儿子是否回家。比起坐动车,陈叔叔认为自驾去接儿子更直接。“崽,五一去旅游啊!”李阿姨坐在儿子的书桌前朗声说,乐呵呵的笑容感染了屏幕对面的冯子俊。儿子同意后,李阿姨熟练打开出行软件,预定去江西住宿的酒店和景点门票,每年的五一出行是家里的“传统项目”。冯子俊上大学后,恰逢疫情封控,李阿姨几乎每天给他打视频电话,接通后是一如既往的乐天派:“好想你哦儿子,下个假期回来呀!”说完又笑着把镜头转向冯子俊父亲,父子俩聊着“柳州最近发展如何”的话题也能乐半宿。“全家想我都不含蓄,所以我爱柳州也爱得明目张胆。”冯子俊不加掩饰地说。上大学前,他特意到柳江边装了一整瓶柳江河水,就为了想家的时候能看看。“带来的螺蛳粉舍不得吃,我都省着。”对他来说,柳州的每一样物品都足以让他得到抚慰。冯子俊带着从柳州拿到的玩偶登机前往学校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心安,是郭米想国庆回家的主要追求。升入大三后,不仅要应付繁重的专业课程,又要面临毕业后的抉择。忙完一项任务后,她会长时间什么也不干来腾空自己的情绪,但效果甚微。“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机器,除了完成任务,就是等待任务。好像非得干出什么才算有意义。”父母希望郭米想回县里当小学语文老师,但她不想。心里藏着个当编导的梦,她渴望到广东闯荡出一番天地来。可此刻,喘口气才是她最需要的,回家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回家也成了“良药”。“压力太大,回家散散心很好。”作为母亲的范阿姨也支持她回家。在平时虽常有别扭,但这件事上母女二人心有灵犀。这次回家,范阿姨虽嘴上说“上次回过了呀”,又默默穿上外套准备去车站接女儿。“我不是感性的人,想啊念啊的话我说不出口,但我想她回家。”“候补中,难回家”
来广西还不足一月的周友宇,对南宁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并不想回南昌。女儿洒脱随和的性格,让她在新学校收获了不少朋友,“挺外向的孩子,我还是挺放心她的。”说到女儿,唐阿姨脸上挂着自豪的笑,可思念大过放心。去学校前她就和女儿商量好,国庆要回家一趟。“15日蹲点抢,一进去就没了。”刚读大一初次抢票的周友宇对“抢票难”现象表示惊讶,她在兰州读书的玩伴,购买前往苏杭的长途票,甚至不需要候补,直接出票成功。女儿迟迟买不上回家的票,唐阿姨虽无奈却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