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断章取义理解水经注了布山县治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http://www.kstejiao.com/

以前,我在过去写的文章里就讲过我的看法了,我觉得布山县的县治在现在桂平蒙圩新德古城屯,阿林县的县治在如今桂平油麻圩,我认为这就是事实,没什么可争议的。

大家都知道,广西大部分地方在珠江流域,珠江干流就是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郁江只是珠江的一个一级支流。那么《水经注》里的郁水是现在的郁江吗?或者说它指的是珠江干流呢?

《水经注》第三十六卷的温水篇下正好有两条关于郁水的描述。

第一条是郁水。

《水经注》第三十六卷第十五页写着,“(温水)再往东流到郁林广郁县(县治在凤山县西南),就成了郁水”,“温水又往东流经增食县(县治在隆安县东),有文象水(如今的西洋江)注入,文象水的河道源头在牂柯句町县(县治在云南广南)”,“文象水、蒙水、卢惟水、来细水、伐水,都从句町县东边经过广郁,流到增食,注入郁水”,“(郁水)又往东流到领方县(县治在宾阳西南)东边,与斤南水(如今的左江)汇合”等等。

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温水到了东至广郁县的时候,就被叫做郁水了。水经增食县的时候,有文家水、象水等水流注入。郁水往东流到领方县东边的时候,又和斤南水汇合到一起了。

第十六页的最后还写着“(斤南水)竝经临尘(在今崇左境内)东边进入领方县(位于今宾阳县西南),流入郁水”“向东北注入郁水”。

大概就是斤南水先流过崇左,再进到宾阳,最后汇入郁水。

很明显,《水经注》里记载的第一条郁水其实就是现在的郁江,并且这条郁水也被叫做温水。

第二条郁水:

《水经注》第三十六卷第十六页还写着“郁水就是夜郎豚水”。并且提到豚水也被叫做牂牁水(现在的北盘江),向东南流经毌欲县(县治在贵州独山)西边。

第十七页写着“牂柯水经过毋敏县(县治在今贵州独山县)西边的时候,有毋敏水流出,再往东走又有獾水流出”。接着下一句写“(牂牁水)又流经郁林广郁县(县治在今凤山县西南)就成了郁水,然后往东北流经领方县(县治在今宾阳县西南)的北面,再往东流经布山县(县治在今桂平市古城屯)的北面”。

显然,第二条郁水说的就是如今的红水河与黔江。

这里的小字部分写着:“(布山县)是郁林郡的郡治,吴陆绩讲,从迁徙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十年,车同轨书同文,到太康元年晋果然平定了吴。”

接着写着:“(郁水)再经过中留县(县治在如今武宣县勒马黔江北岸)的南边,和温水(说的就是现在的郁江)汇合,然后向东流入阿林县(县治在现在的桂平市油麻圩),潭水(也就是今天的柳江)注入其中。”

这儿大致的意思就是郁水在流过中留县的南边以后,才跟温水合流,接着再向东流入阿林县,然后潭水才注入进来。(注意:郁水和温水汇合之后,才向东流入阿林县,潭水这才注入。)

然后呢,接下来就开始介绍潭水了。说这潭水啊,是从武陵郡镡成县(这个镡成县的治所在如今湖南的靖县)的玉山那儿流出来的,往东流经郁林郡的潭中县(潭中县的治所就在现在的柳州),这时候周水(也就是现在河池的龙江)从西南方流过来注入潭水,之后潭水又朝着东南方向流去,和刚水(现在的都柳江)汇合。刚水呢,是从西边的牂牁毋敏县(牂牁毋敏县的治所是现在贵州的独山)流出来的,一直向东流到潭中县然后注入潭水。潭水再流经中留县(中留县的治所是现在武宣勒马黔江北岸这个地方)的东边、阿林县(阿林县的治所是现在桂平油麻)的西边,然后从右边汇入郁水。

显然,潭水便是如今的柳江。

但是,《水经注》里对潭水的记载乱得很,到处都是疑点。就拿前面那几句来说,再结合《西汉历史地图》看看,潭水难道不应该先和刚水汇合,再和周水汇合吗?怎么能先和周水汇合,再和刚水汇合呢?后面又说“往右流入郁水”,可是柳江流入西江干流的时候,不应该是往左流入吗?而且前面还提到“(郁水)向东流入阿林县以后,潭水注入郁水”,照这么说,柳江流入郁水的地方是桂平东塔往下游的河段,这说法简直荒谬透顶。

所以呢,《水经注》里对潭水的描述啊,错乱的地方太多了,到处都是可疑之处,大多是不可信的。

到第十八页写着,“郁水朝着东边流过阿林县(县治在如今的桂平油麻),再往东流经猛陵县(县治在现在的藤县人和),有泿水注入,然后又向东经过苍梧广信县(县治在现今的梧州),有漓水(也就是现在的桂江)注入,郁水继续向东流”之类的话。

显然,这说的是郁水下游,也就是如今的浔江。

下面这张地图是西汉郁林郡在《中国历史地图》里的部分图,地图上的县名还有治所都是根据这张地图解读出来的。

总的来说呢,温水和郁水说的都是现在的郁江。不过在《水经注》里,西江干流只被叫做郁水,而《中国历史地图》又把红水河叫做温水。所以啊,就推测西江干流和郁江这两个,郁水和温水的名字是混用的。要是把西江干流叫做郁水呢,那现在的郁江就被叫做温水;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在《水经注》当中,这两条江都流到郁林郡里去了,所以都用郁水来命名。

所以呢,第十七页提到“又东北经领方县,又东经布山县北”“又经中留县南与温水合”的郁水,说的就是西江干流。布山县的县治在如今桂平西南的古城村,这个地方正好在西江干流黔江的南边,这是很吻合的。这样一来,布山县治在港南南江村的这种说法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阿林县在郁温交汇处的下游,这也大体符合阿林县治是桂平油麻的说法,它可不是那些主张布山贵县说的学者网友所认为的桂平三角咀那个地方。说阿林是潭水注入的地方,这简直太荒谬了。

总之,光绪年间的《贵县志》对《水经注》里的郁水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这可把不少贵县的学者和网友都给误导了。民国九年程大璋写的《桂平县志》就明确指出了这里面的错误,还很有力地反驳了这种错误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jiangzx.com/ljxzf/176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