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2日,《“都柳江生态文化国家公园”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我省首个原生态文化旅游国家公园规划、首个以流域为中心做的旅游规划诞生。
碧水缓缓流淌
《“都柳江生态文化国家公园”发展规划》涉及都柳江贵州段长公里,包括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丹寨县,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5个县全部区域,规划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贵州境内全长约公里。《“都柳江生态文化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的编制,对促进我省旅游扶贫、推动贵州旅游走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水上人家
在省旅发委召开的《“都柳江生态文化国家公园”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上,来自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7名专家认真审阅了该《规划》,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汇报,经讨论后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
人畜同渡
评审专家组认为,《规划》紧紧抓住贵州“国家公园省”建设以及贵州省东南部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等重大发展机遇,明确建设“贵州首个原生态文化旅游的国家公园”、打造“复合国家公园”的总体定位,提出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符合都柳江国家公园的建设发展要求。《规划》内容丰富、要素齐全,梳理出1个重点项目库、项工作任务,体现了规划实施保障的理念、方式与模式创新,对都柳江生态文化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与提升具有较强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
渡船过江的人们
下一步,《规划》经修改完善后,将按程序报批实施。
渔人摇舟
都柳江流域生态环境品质高,苗、侗、水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具有打造“国家公园”的优势和条件。他指出,都柳江的发展,核心在于抓住集中点,形成兴奋点,创造引爆点。提出了“都柳江国家公园”的“云布局”开发模式,即大分散小集中。以都柳江为主线,以两岸古镇、民族村寨为抓手,组合水上、岸上、山上、民族四种资源,通过水上这条线,串连沿线的点,解决都柳江跨区域发展的难点问题。在探讨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基础之上,魏小安就“都柳江国家公园”的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对于“都柳江国家公园”产品体系建设,魏小安在肯定《规划》提出的复合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建议项目组要进一步研究游客消费模式,建立消费体系。在项目建设方面,魏小安建议按照投资额度,分梯级形成重点投资项目库,同时更注重项目操作主体的落实。最后魏小安指出,都柳江流域依托交通优势,有条件纳入珠三角地区的周末休闲圈,进而全方位纳入全国度假圈,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都柳江交通大发展
未通公路时期人人们出行交通木船
渔船
作为在都柳江畔生活的我个人认为要开发好都柳江流域首先要保护好都柳江流域。特别是都柳江流域植被保护,禁止大量砍伐,保护水源。保护植被,恢复改革开放前的江水四季流量平稳的盛况。那样的都柳江才魅力无限。
待规划开发完成后,全球人民又多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原生态生活的美好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