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周边游一个有故事的村庄柳州的曾姓人

头部白癜风图片 https://m-mip.39.net/pf/mipso_6109738.html

提示:点击上方美丽柳州↑免费订阅本刊

来源:南国今报(报谢永辉文)朱雀整理并实地拍摄照片

在柳州市柳江县百朋镇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叫官塘村。据记载,官塘村曾氏各房的开基之祖,皆出自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法海坑(地名),一世祖名叫曾宜旺。其后人或为兄弟、或为叔侄、或为父(母)子,先后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迁徙至柳江县百朋镇官塘村,并在此繁衍生息。此后,又有族人陆续从官塘村迁往各地。

今天关于官塘村曾氏的来龙去脉能够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还要归功于一位曾氏后人曾昭才。

曾昭才,于年出生于柳州市白沙村,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无线电专业,同年供职于柳州无线电元件一厂,年任副厂长。年,曾昭才到广东省佛山市工作,年在广东退休返柳。从年轻时开始,他就对自己的姓氏来历很感兴趣,只要碰上有关曾氏历史的书籍,他都要买回来研究。

老族谱作者曾纪凤父子

清光绪十四年(年),曾纪凤出生于柳江县百朋镇官塘村人,后毕业于柳州中学(柳州高中前身),属于村里难得的知识分子。考虑到官塘村地处偏僻,孩子们上学不方便,他在年创办官塘小学(现依然存在),并担任首任校长。因办学有功,当时的马平县知事候绍邺为其授予银质金色奖章。

年,曾纪凤从军,跟随桂系军队由广西至广东转战千里,期间历职少校副官,留在广东三年。年,他回到官塘村休息,并于次年任官塘小学第六任校长,继续挑起全村下一代的教育重担。年,曾纪凤去世,被葬于官塘村灯火山。

曾纪凤的长子曾广禄是一名西医。年,曾广禄随军北上抗日,任职少校军医主任。年,在豫鄂会战中,国军溃败,医院来不及撤退,医生和伤员都被日军俘虏。国军伤员全部被打死,而作为医官的曾广禄因为还有利用价值,被关进了日军设在湖北沙洋的战俘营。

曾广禄并未因此绝望,而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来谋划出逃。年3月的某个雨夜,他成功逃出战俘营,本来想盗取一匹日军军马离开,但他刚靠近马厩,马就叫起来,吓得他赶紧逃走。在日占区,为了避开日军,一路上他都是白天躲藏,晚上走。他经江陵县郝穴镇渡江北上,一直走到襄阳市太平店镇才进入第五战区的范围,全程多公里,走了好几天。

听说曾广禄从日占区逃回来,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广西老乡李宗仁特地来看望他,并签发嘉奖令,授予其“抗日英雄”称号。年4月,曾广禄被编入“中国抗日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年6月回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广西卫生厅、医院工作,年退休回柳。年去世后,曾广禄也被家人葬在官塘村灯火山。

曾昭才在修谱收集资料时,找到了曾广禄当年的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他当年被俘、出逃的经历,还写了一些诗句了抒发心中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自己“很惭愧”。这个笔记本至今保存在曾广禄后人手中。

失而复得的老族谱

白沙村的曾氏族人源自柳江县百朋镇官塘村支系。年清明时,曾昭才在村里发现了一本老族谱,这是民国时期一位前辈从福建的曾氏原籍地抄回来的族谱誊抄本。当时,他就萌发了再修本支系族谱的念头,仅有的老族谱就是他修新谱的蓝本。

年5月,族谱收藏专家郑节余来到柳邕旧货市场“淘宝”,买到一本曾氏族谱,这正是那位前辈从福建抄回来的原本,比曾昭才手里这本记载更为详细。巧的是,年时,曾昭才就曾在本族老人那里见过这本族谱,还在上面写了个“柳”字。不过,这本族谱后来不知去向,没想到30多年后再次出现在他面前,这真是缘分。

官塘村的由来

据了解,官塘村支系的曾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柳江县百朋镇、进德镇、里高镇以及柳州市白沙村等地,拉堡镇勃村等地的曾氏族人,同样是从福建迁来的。之后,曾氏族人又四处迁徙,总数估计数万人。曾昭才新修的族谱里面,官塘村支系的曾氏族人至今有明确信息的就有多人。

在收集修谱资料过程中,曾昭才也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典故和历史,如“官塘”这个村名的来历等。据称,当年,曾氏祖辈刚从福建迁来官塘村一带,和本地的壮族人因一处作为生产、生活水源的水塘产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都坚持是自己的。最后,官方介入,县官说:“你们谁都不要争了,这个水塘是官家的!”于是,此后,这里就被称为官塘了。

柳州白沙村的曾氏

曾昭才的祖上曾开宝是白沙村曾氏的开基之祖。清嘉庆十九年(年),年仅16岁的曾开宝背负着父亲的遗骸,与堂兄曾开章从漳州市南靖县法海坑来到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今柳江县)官塘村安家。清咸丰年间,曾开宝带着4个儿子又从官塘村迁至柳州府城北关外十五里处的秦拱村(即今白沙村八队)。至今,白沙村的曾氏族人已繁衍至第八代。

而曾昭才祖上迁来白沙村,为何当时被称为“秦拱村”,他也进行了考证。原来,秦拱村在清初只有秦、拱两姓人家,故名秦拱村。至民国时期,秦拱村分为上秦拱和下秦拱。年后,上秦拱改为白沙村上秦拱屯,下秦拱改为白沙村下秦拱屯。不过,当时村里主要是曾氏族人,秦、拱两姓几乎没有了,村中一糖厂还被俗称为“曾家糖厂”。年后,上秦拱屯改为白沙村六、七队,下秦拱屯改为白沙村八、九队。

柳州大多曾氏根在福建

曾昭才了解到,包括曾氏在内,柳州的很多曾姓都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来的,即使有些是从广东迁来的,其源头也在福建。为什么他们要千里迢迢来到柳州呢?曾昭才去到福建寻根时,找到了原因:当地多为丘陵山地,适合种植庄稼的土地很少,当地人现在也以种植水果为主。在当年,因为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可耕种土地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一些族人不得不外出谋生。当时的广西属于未开发地区,外来人口开荒出来的地就归开垦者所有。先到者安顿下来之后,又叫来家人、宗族兄弟,规模越来越庞大。

只有官塘村本村讲闽南话

曾昭才还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在官塘村支系的曾氏族人当中,只有官塘村本村至今依然保持说闽南话的习俗。官塘村的曾姓族人都会4门语言:和外地人可以讲普通话,和壮族人讲壮话,平时还讲柳州话,但同村族人之间一定是讲闽南话。村里的小孩还在牙牙学语时,就会由父母、长辈教说闽南话。而就在几里开外的拉寨屯,这里同样是从福建迁来的曾氏族人,但现在他们已不会讲闽南话了,只有家人之间的称呼仍沿用闽南语。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jiangzx.com/ljxjt/157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