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鸡鸣三县”之名的板榄镇聚集了汉、壮、苗、瑶、侗等民族。其民俗文化浓郁丰富,风景迤逦,美食诱人。
对于板榄镇,还有许多您不清楚的,明天板榄镇将举行长街宴和圆龙会,这些文化民俗您应该晓得……
初识板榄镇
▼▼▼▼
板榄镇位于融安县东北部,居住着汉、壮、苗、瑶、侗等民族;其中东岭、官昔两村为瑶族村。
板榄镇属山地、丘陵地形,板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发展林农业。板榄镇是浪溪江和保江河的源头。板榄镇森林资源丰富,是融安县最大的林业镇。全镇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公顷,有林地面积.5公顷。
板榄人民热情好客,喜爱唱山歌、喝油茶,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林业是板榄镇的支柱产业,也是群众生活的主要来源。
来到板榄,这些文化民俗您一定要晓得!
▼▼▼▼
特色美食
东岭村位于板榄最北部的高寒山区,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种植的理想之地。
东岭村种植有茶园多亩,其中车田茶叶合作社自有的优质茶场余亩,年年产值万元,发展茶叶种植的茶农70多户,其中贫困户27户93人,占全村人口的10%。目前合作社工作制茶工人10来人,均为当地贫困茶农。种茶、采茶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东岭的茶叶品质优良、口味纯正。
糯米糍粑是板榄镇的著名传统小吃,它采用纯糯米经过泡、蒸、樁、烤四个步骤,用纯手工艺制作而成,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具有口感柔软细腻,香甜脆酥的特点,糯米糍粑的吃法是用刚打好的糍粑,粘上白糖或者头菜马上就可以食用,深受当地人喜爱。
油茶是一种极富壮族特色的传统小吃,“打油茶”可以称得上是制作油茶的关键步骤,打油茶:打,就是捶的意思,将主料和配料备齐后,先是炒茶叶,后加适量的水,然后用茶滤或者是铁瓢捶打锅中的茶叶使之出味,这也是“打油茶”名的由来。板榄镇历来有“打油茶”待客的习俗。特点有“清香味美、解表提神、先苦后甜”,是当地人的习惯性饮食。
=========
旅游资源
板榄镇地处融安、桂林、三江三县交界处,北部东岭村与三江、龙胜、临桂交界,素有“鸡鸣三县”之称。镇内山高林密,民族风情浓厚,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无疑是融安县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可打造成为融安县北部区域性旅游景区。
东岭村地理位置和条件非常独特,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广福顶海拔有米为桂北第二高峰。东岭年均气温约18°C,山青水秀,林竹翠茂,物种丰富,具有独特秀美优雅恬静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天然氧吧和柳江水系上游的水源发祥地和水源林保护区。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这里被广大旅游爱好者称为“广西九寨沟”,但由于基础设施尚无法配套,因此,优厚的旅游资源至今还没有得到开发。东岭特色旅游可打造为探险、风光、生态、风情为一体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利用。
以现有双水休闲农庄、坡店山庄、横桐生态综合示范屯为依托,整合木吉、山尾旅游资源,开发狗叫岭、关公庙、天然溶洞探险、列山飞瀑、浪溪江漂流。另外,建造特色景点:渔业基地游钓园、绿色优质金桔采摘园、有机蔬菜基地、林下养鸡基地、林下土猪养殖、浪溪江沿岸鹅鸭养殖基地、农家酒坊、农家豆腐坊以及农家特色菜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为旅游、度假、美食、垂钓为一体的板榄南大门生态旅游。
以水为根基,用民俗文化为命脉,重点围绕浪溪江打造一条滨水景观长廊,建成后的滨水长廊主要承载板榄镇休闲旅游观光,围绕浪溪江滨水长廊打造水上娱乐项目,结合板榄民俗风情等特点,重点发展民俗特色文化项目、特色竹木工艺品、特色民俗美食、特产,将浪溪江一带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休闲长廊。
官昔瑶族文化浓厚,可利用和开发现有的资源,打造瑶族文化特色旅游,观赏及参与到抬新娘、抢新娘、跳竹杠舞和集体舞等瑶族风情活动中,进行“上刀山”、“下火海”、“吞筷条”、“踩犁头”等瑶族绝技表演。用其民居依山而建,古色古韵,建造为瑶族风情村。利用稻田绿色养鱼,探索生态环保绿色经济,举办摸鱼节等系列活动。
浪溪江沿岸与板榄老街具有良好的旅游文化产业基础,在板榄镇内部可与山尾、蒙村、东岭、雨落山瀑布、泗安等旅游资源形成串联,构建旅游产业链,有效改变板榄镇单一的旅游结构。在大旅游圈、大旅游线路的建设上,积极融入桂北大旅游圈、大桂林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把板榄镇打造成集“民俗、民居、山水、休闲、娱乐”体验为主的旅游中心,促进板榄镇形成系统的旅游开发,提高整体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吸引力,打造板榄旅游品牌影响力。
沙江河作为浪溪江支流,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在板榄社区至沙江村沿线打造集清水鱼生态养殖、绿色果蔬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养身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观光带。让游客来这里怡情闲步、憩息,尽享自然的沐浴,释放工作的劳累,寻觅田园的浪漫,品尝闻名遐迩绿色保健的清水鱼、高山葡萄等绿色水果、蔬菜,领略“世外桃源”的风情。
=========
民俗文化
“三月三”是板榄镇的传统“歌节”,曾经也称“坡会”、“会期”,作为融安壮族人民的“三月三”会期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清朝期间开始盛行。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人们为了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除举办传统祭祀活动外,人们自发举行山歌传歌+对唱、赛歌等具有当地风情的文娱活动。
当地风俗是舞龙的龙身一般是9节15米长,龙宝用彩色丝绸和竹制圆球做成,舞龙有游街、走村入户、双龙抢宝等形式。龙腾主人家时,当地流行摆花红、唱龙歌和打封包等习俗。舞龙时,龙循宝珠以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形态或飞腾于宇宙之间,或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一般正月初一、初二到各自然屯进家入户拜年,正月十五,再一次到各自然屯进村入户拜年、祝福。晚上十二点,按照过去规矩,到河边上香、烧龙,寓意龙归海。
舞狮用的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板榄镇舞狮一般是双狮同时表演。
腰鼓舞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整齐,气势浩大。
板榄镇一直流传着抢花炮的习俗,旧时一年一次的“三月三”会期上,“抢花炮”、“唱山歌”项目活动尤为受到群众喜爱。比赛时会燃放三枝花炮,点炮手将缠着绸布的铁环置于炮口,点燃后铁环飞向高空,待其坠落时,参赛队员们蜂拥抢夺,抢到铁环并最先到达裁判台前者为胜。
“山歌”作为民间娱乐工作,由明代相传至今,旧时有以歌会友,以歌传情之用通常在庙会、花期和花红喜事上见到,以唱山歌作为庆贺、烘托热闹气氛。歌堂一起,非唱足三天三夜不罢休。
图片拍摄:谭凯兴覃庆和
对板榄镇民俗文化、风景和美食感兴趣的朋友们
明天可以来板榄镇看看哦!
时间: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板榄镇板榄社区老街
★本条吡美莫司乳膏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