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学院将于今年正式招生,计划招生人。螺蛳粉产业学院将开设7个高水平特色专业,并制定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建设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及“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螺蛳粉产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年,网红美食螺蛳粉已为柳州创造产值70亿+。(中国日报)
饱受争议的螺蛳粉
一说到螺蛳粉很多人就忍不住要流口水了,恨不得马上吃上一口解解馋。这就是螺蛳粉的魅力所在,喜欢吃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吃的人听到螺蛳粉三个字都忍不住打一身寒战。
螺蛳粉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正是这种“香味”不断挑起人们的味蕾,让人们一听到就想吃上一口;然而也是这种“香味”,让一些人远而避之,因为对这部分人来说,这不是香味,而是臭味。
螺蛳粉的特别风味其实并不来自螺蛳,而是来自竹笋,是竹笋发酵产生的气味。
中国人吃笋的历史堪称悠久,在古籍中对笋子有众多称谓,“竹萌”、“竹胎”、“竹芽”、“竹笋”、“茁”、“初篁”等等。中国古人烹制竹笋也有很多讲究,很早就有了鲜食、腌渍、干藏等处理方式。
在《诗经》中国就有“笋菹鱼醢”的说法,那说明至少在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腌制酸笋来吃了。至于说做笋干更是普遍的做法,不过这更像是要把时间封藏起来。要论时间的封藏,在中国历史上的江南区域会把笋子埋藏在甜糟之中,也是别有风味。晋代戴凯之的《竹谱》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笋未出时掘取,以甜糟藏之,极甘甜”。
但是竹笋不容易长期保存,必须经过特别处理。比如经过发酵产生酸笋。在发酵过程中,除了糖变成了酸,竹笋中的蛋白质会分解产生胺类物质,这就是臭味的主要来源。酸笋有不同的特色,广西的酸笋是纯竹笋,云南的有些酸笋会加辣椒调味,各地的酸笋都有比较特别的风味,但是共同的特征就是特殊的臭味。正宗的螺蛳粉馆子,还有正宗的傣味菜馆,通常都有那种特别的气味。
柳州的经济转型
螺蛳粉产业学院的创立对于柳州的发展来说肯定是好的。
曾经的柳州是一座发展潜力巨大的工业城市,但随着两面针牙膏,五菱汽车等一系列轻重工业经营不善,柳钢柳工很多重型工业都转出柳州了,包括以前广西铁路的中心:柳州铁路也逐渐被南宁所取代。
柳州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柳州虽然一直是个工业城市,但是环境一直保护得不错。
生态环境部每季度公布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列入排名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其中个为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个为入海控制断面)。年柳江的水质在全国排第二,是排前三十唯二的工业城市(另一个是长江上游的攀枝花)。
柳州的城建很不错,虽然城市不大,但精致而大气。
柳州更是广西为数不多几乎没有cx的城市,柳州对cx打击很彻底,cx者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现在比较出名的就是柳州三月三的花海,和时不时就上一次热搜的螺蛳粉。
如果柳州能抓住机遇发展旅游业,
那么紫荆花海,窑阜古镇,柳州都乐岩,三江风雨桥,柳州螺蛳粉,柳东新区的游乐园,
这样打造成一个旅游城市也是很不错的。
螺蛳粉产业学院的创立初衷
一个新的、依托于实际新产业的学院成立,代表着学校与产业的紧密连接,也能为产业输送新鲜血液,也体现了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
螺蛳粉产业在生产技术上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过去已有的方便食品生产技术,配合一些适应性改造,就可以生产出螺蛳粉的产品了。螺蛳粉在网络上的火爆,更多的还是互联网网红产品销售的模式带动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除了最高精尖的产业越来越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化,其他的产业则是越来越添加了文化产业的色彩。旅游在转向文化产业,餐饮在转向文化产业,袋装螺蛳粉这样的食品生产也在转向文化产业。
所以,目前的螺蛳粉不仅仅是网络上的一个爆款产品,也不仅仅是广西柳州遍布全城的一个实体产业链或一个4A级景区的产业园,更通过与“柳州螺蛳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结合,把“螺蛳粉”打造成了柳州市的一个城市IP。“螺蛳粉”这个IP能创造超级吸引力,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是具有人格化的可传递的精神消费品。包括目前也听说不少网络剧的女主角,都在剧中吃螺蛳粉。
螺蛳粉产业学院的成立,网友们所说的各类配料的生产和品控,相信肯定也会纳入基础课程,但是更多的相信会去结合整个城市IP以及产业链的发展、配套、衍生产业去为这一产业输入能力,带来发展机遇。比起熊本熊、功夫熊猫等吉祥物IP,螺蛳粉这一食品IP不是以卡通形象为基础,而是以拥有独特口味、气味的方便食品为基础,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胃、也抓住消费者的心。
目前围绕这一IP,已经开展建设了4A级景区的工业旅游线路。这一旅游线路也是在城市IP的延伸。希望螺蛳粉产业学院能够在这一IP上作出更大的推动,做出更多的延伸,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打造以及“产学研”相结合树立一个好榜样。